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明新风吹拂希望田野,双阳区太平镇小石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的振兴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0 11:36:00
美丽的小石村。 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崔一东 摄
初秋的长春市双阳区太平镇小石村,白墙黛瓦掩映在花海之间,村委会前广场上秧歌队的鼓点与游客的欢笑声交织,一幅“文明+产业+生态”的乡村新图景跃然眼前。这座曾以贫困闻名的小村庄,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乡风铸魂、全民共建”的振兴之路,2025年荣膺“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小石村的文明蝶变可谓是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鲜活样本,也向世人展示出乡村振兴的“文明范式”。近日,中国文明网“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长春市双阳区太平镇小石村,探寻这座山村振兴后的“文明密码”。
党建引领聚合力
红色网格激活文明基因党建是文明的根基,民心是文明的底色。小石村以“党建红”引领“文明风”,依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1331”工作体系,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9个自然屯精准划分为7个党建网格,构建“村干部包网格、党员包农户”责任链条,实现基层治理“全覆盖、无死角”。53名党员成为327户村民的“红色管家”,既是政策传声筒,更是民情收集站,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末梢神经”。
在小石村人看来,文明创建工作绝不是供人赏玩的“盆景”,而是人人参与、家家受益的“幸福风景”;不是应付检查的“临时道具”,而是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的“民心工程”;不是浮于表面的“形象装点”,而是浸润生活、滋养心灵的“坚实根基”。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干净人家”“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掀起热潮。累计评选“干净人家”246户,培育“美丽庭院”67个,获各级各类荣誉18项。实实在在地让文明创建从“盆景”变“风景”,“红色引擎”持续释放示范效应。
产业筑基强底气
三联机制激活致富动能文明不仅体现在精神风貌上,更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作支撑。小石村以产业赋能为抓手,建立“党员干部+产业项目+农户参与”三联机制,将组织力嵌入产业链。党员带头创业,培育致富带头人5名,创建党员示范户10户,发展龙丰果、绿色水稻等特色产业40公顷。“跟着党员干,致富不犯难”成为村民共识。
走进小石村的鲜食玉米生产基地,自动化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工人们正动作娴熟地对鲜玉米进行分拣、清洗、蒸煮和包装。这座利用2100万元政策资金建成的现代化加工基地,年加工鲜食玉米500万穗,不仅大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更有效带动本村及周边15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一位村民一边包装玉米一边笑着说:“守家在地就能上班,按月拿工资,一年下来多了五千多块收入,日子更有奔头了。”
太平镇党委副书记李俊祥告诉记者,该基地每年还为村集体稳定增收60万元,真正实现了“强村”与“富民”的双赢,让乡村振兴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产业兴旺带来村强民富,文明创建有了坚实依托,形成了“产业引领+集体增收+文明提升”的良性循环。
文明润心树新风
文明的硕果,离不开智慧的治理与温暖的守护。小石村的治理智慧,藏在村民们共商共议的热乎气儿里,“四会”共商机制,让民主议事融入日常。
“咱们都是屯子里的骨干,有党员也有带头人,所以咱们对于道德评议这件事儿不仅要带头,还必须得认真起来!”当日,在村里的凉亭下,东石棚屯党支部书记刘金海带领屯里的党员、骨干正召开的一场道德评议会上,气氛热烈,“尤其是积分评比这一块,必须要公平,之前评分不是有老百姓来找了吗?有人说‘我家也参加义务劳动了,清理得也不比别人家差,为啥比人家少一分?’一方面说明老百姓对积分评议非常重视,一方面更要求我们在积分评议时要做到客观公平,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值得一提的是,“积分制”更让善行可量化、有回报。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积累积分,兑换的不只是物品,更是一份认可与尊重。在积分超市里,食用油、洗衣液、卫生纸等商品琳琅满目,村民都可以用自己日常积累的积分,兑换到日常用品。这套“行为量化+积分累积+爱心兑换”的机制,悄然改变着村民的行为习惯,让文明乡风在良性互动中愈发醇厚。
《村规民约》不再是墙上的条文,而是村民围坐一堂“谈”出来的共识;家风家训不再是老旧的规矩,而是家家户户“议”出来的新风。全村共提炼115条接地气、有温度的家训,实现“户户有家训、家家讲文明”。三年来,红白事平均支出下降40%,文明节俭蔚然成风。
文旅融合添活力
文化是文明的灵魂,乡风是文明的温度。小石村深挖文化基因,让传统在现代生活中延续活力。组建“文艺宣传队”“理论宣讲队”等志愿服务队伍3支,年均开展“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60余场,让民俗文化在歌舞声中、戏曲声里、光影之间焕发新生。广场舞跳出新时代精气神,“送戏下乡”演绎人间真情,公益电影拓宽视野,文化惠民工程真正润人心、促文明。
环境提升不仅带来生活品质的改变,更成为文旅融合的催化剂。波光潋滟的小石水库、缤纷绚烂的花海、白墙灰瓦的雅致民宿、全区首个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共同构成一幅宜居宜游的乡村画卷。旅游旺季日均接待游客2000人次,村民借助路边摊位日营业额超千元,实现“家门口致富”。文化之美、生态之美,正转化为发展优势,照亮小石村的振兴之路。
文明实践赋动能
“近年来我们始终锚定山水田园型乡村旅游强镇发展定位,坚持以乡村文明为乡村振兴铸魂。太平镇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今年小石村又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双阳区委、区政府的指导,更得益于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太平镇党委书记白葳说,“未来我们还要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作用,让文明之风吹遍太平镇的山山水水,让群众在文旅发展和乡风改善中收获更多幸福感。”
小石村的蜕变,是双阳区推进乡村振兴的缩影,同样也印证着一个真理: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在小石村,党建引领凝聚向心力,积分制管理激活内生力,文化浸润滋养软实力,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民风淳”的乡村新画卷,也正探索着一条“发展热度”与“文明温度”并重的振兴之路。小石村的实践,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吉林样本”,也书写着新时代东北乡村的奋进答卷。
来源: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邢阳 万乐
编辑:孙懿辞
初审:梁爽
复审:曹光宇
终审:臧立
相关文章
- 2025-09-10 11:36:00 文明新风吹拂希望田野,双阳区太平镇小石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的振兴密码
- 2025-09-10 11:17:00 97岁了,他还在坚持!
- 2025-09-08 16:03:00 宁乡大成桥镇:移风易俗润乡野,文明新风绘新篇
- 2025-09-06 12:24:00 党建牵线中医服务,温暖西丽社区空巢老人
- 2025-08-23 11:12:00 【安全度汛 守护民生】思茅区:党群同心齐防汛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