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宁乡大成桥镇:移风易俗润乡野,文明新风绘新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16:03:00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禹 通讯员 李妮)“快板一响劝乡邻,听我来诉麻将风。麻将开心是娱乐,当今变成为赌博……”初秋的宁乡大成桥镇,清脆的快板声在村落间回荡。这首《破“麻”祛旧弊,树新睦和风》的移风易俗宣传曲,不仅在村民微信群里刷屏,更唱进了乡亲们的心坎里。
今年以来,这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以温情举措破解陈规陋习,301次“温柔劝阻”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新风落地生根,更用教育温度、榜样力量、精细服务,让文明新风吹拂出乡村振兴的动人图景。
助学筑梦:基金映初心,崇学尚俭树新风
鎏金牌匾揭开红绸的瞬间,会场的掌声与学子眼中的光交织在一起——不久前,“善行大成”助学基金会启动仪式上,这份由爱心乡友与本土企业共筑的“教育暖流”,让大成桥镇的教育希望有了新的寄托。今年,该镇75名学子圆了本科梦,其中15人考入“双一流”大学,可部分寒门家庭仍在为学费愁眉不展。“恳请大家慷慨解囊,让每一份爱心都能照亮学子求学路!”大成桥镇相关负责人的倡议话音刚落,在场乡贤纷纷响应,而基金会“专款专用、公开透明”的承诺,更让这份善意有了坚实保障。


杰出企业家彭立华的创业故事里,藏着“走出乡村仍念乡”的桑梓情;“中国好人”傅强26年的公益路,用“坚持”二字点燃众人向善之心。最动人的莫过于表彰环节:63名准大学生主动放弃升学宴,接过装满期许的开学“大礼包”。“比起摆宴席,这样的表彰更有意义!”考上重点大学的学子徐彬彬笑着说。这场集体表彰,既让青春的荣耀闪闪发光,更以简约之姿革除了大操大办的旧俗,让“崇学尚俭”的种子在乡土间悄悄发芽。
更令人暖心的是,一股股爱心暖流一直在持续汇聚:去年,大成桥中学92届校友们众筹捐赠16台空调、1000册书籍,让母校成为宁乡农村中学之中率先实现教室空调全覆盖的学校;今年,青泉社区邹朝辉的孩子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全家商量为支持移风易俗不办升学宴,还捐出3000元助力教学公益;91岁的抗美援朝老兵王玉章,住在敬老院仍心系学子,主动捐出2000元助学款。老中青三代人的善举,让教育的温度在大成桥镇不断传递。
新风润心:快板唱文明,破除陋习聚民心
“以前村里办酒,一家有事全村忙,人情债压得人喘不过气。现在好了,镇上劝一劝,大家都愿意简办了!”说起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村民们感慨不已。2025年以来,该镇针对婚事、丧事、其他余事分别成功劝导89起、127起、86起,每一次劝阻都不是“冷冰冰的说教”,而是“热乎乎的共情”。
为了让新风理念深入人心,镇里创新宣传方式,把陈规陋习的危害、文明生活的好处编成朗朗上口的快板歌,第十二期《破“麻”祛旧弊,树新睦和风》一经推送,便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热门曲目”。“听着快板就明白,麻将赌钱伤和气,不如多陪孩子读一读书,跳跳广场舞锻炼身体!”村民王阿姨听完便把家里的麻将桌收了起来,转而加入了村上的广场舞队。
不仅如此,镇里加大力度对“三零”村民小组给予支持,将大操大办纳入负面清单,发动邻长用“熟人监督”让新风落地。“都是乡里乡亲,有人劝、有人帮,简办婚事反而更轻松。”刚办完婚礼的青年邹杰说,没有了铺张浪费的宴席,一场简单的家庭聚餐反而让婚礼多了份温馨。如今走在大成桥镇,昔日办酒的喧嚣少了,饭后读书、傍晚散步的身影多了,麻将声换成了孩子们的笑声,陋习淡去的地方,是愈发浓厚的文明气息。
精细赋能:服务暖人心,共治共享促振兴
“移风易俗不是‘一刀切’,要让村民觉得‘简办不简情’。”这是大成桥镇推进工作的核心思路。针对婚丧喜庆事宜,镇里打出“精细化服务组合拳”:先是组织村干部、劝导协会入户宣讲,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标准讲细讲透,让村民从“要我改”变成“我要改”;再组建由派出所、城管、市监、交管、党建、纪委等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各司其职维护秩序、排查隐患,让简办过程更安心;遇到村民有红白事,镇村干部还会上门恭贺或慰问,送上鲜花、挽联,用真诚关怀弥补“仪式简化”的遗憾。
这种“有温度的治理”,让移风易俗从“政策要求”变成了“村民自觉”。如今的大成桥镇,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善行大成”基金会为乡村教育注入动力,推动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跨越;文明新风浸润乡土,邻里互助的温情、崇文尚学的氛围,让乡村不仅有“颜值”,也更有“内涵”。
相关文章
- 2025-09-08 16:03:00 宁乡大成桥镇:移风易俗润乡野,文明新风绘新篇
- 2025-08-12 08:37:00 回村“爆改”!这个暑假,大学生又在村里整活了
- 2025-07-19 20:37:00 九江全民齐动手,清积水、灭蚊虫,筑牢“防蚊网”
- 2025-07-13 15:33:00 宴席限桌、积分换礼、局长颁证……岭上新风起,破了旧规矩,暖了百姓心!
- 2025-07-08 14:33:00 蒙观察 | 内蒙古东北乡村激活“花样经济”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