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治这位科主任,患者都说“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3 15:50:00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内科,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她时而俯身倾听患者家属的焦虑,时而与年轻医生低声讨论治疗方案,白大褂的口袋里永远揣着记录患者病情的笔记本。她是神经内科主任刘红,一名与帕金森病鏖战数十年的神经内科医生,更是一名用匠心与温情打造学科“家文化”的领路人。

今年5月,刘红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这枚沉甸甸的奖章,铭记着她三十余载深扎太行的执着坚守——从青丝飞扬到鬓染秋霜,从初出茅庐的杏林学徒到守护万家灯火的神经内科专家。
“神经疾病诊疗如登山,一人独行难至顶,唯有团队协作才能攀至高峰。”刘红这样形容她的学科建设理念。走进医院神经内科病区,墙上的亚专业分布图犹如精密的中枢神经系统——12个亚专业如神经元般有机联结,覆盖从脑血管病到神经免疫病的全领域。
“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刘红构建的三级人才梯队中,高级职称专家领衔科研攻关,中年骨干主攻技术创新,青年医师深耕临床实践。目前科室拥有博士4人、硕士37人,7名硕士生导师中,有4人在国家级学术团体担任要职。

“刘主任的‘导师制’让我们少走好多弯路。”青年医师王凯深有感触。在攻克关键医疗技术的过程中,面对复杂的临床实践难题,刘红始终手把手带教,甚至深夜还在修改方案,把关细节。如今,这个团队已完成长治市首例DBS手术,建立首个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神经内科成功获批2024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如果说严谨精进、梯队分明的学科建设是对抗神经退化性疾病的刚硬铠甲,那么流淌在诊室、病房里的点滴温情,无疑是滋养患者的温润泉源。

“看不完病不离座。”这是为让河南、河北等地远道而来的患者当日返程,刘红养成的习惯。说着,她回忆起7年前一个让她印象深刻的冬日。
2018年,河南省肿瘤医院护士李玉婷(化名)母亲确诊为帕金森病。她陪着母亲多地求医,但效果不佳。偶然得知邻居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内科治疗后得以改善,李玉婷便带着母亲凌晨5时30分从郑州出发赶往长治,上午10时30分到达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后,发现挂号已超限。刘红当即承诺:“就算不吃饭不下班,也给你们看完。”这份关怀让母女俩热泪盈眶。多天的治疗让奇迹渐显:几轮诊治后,母亲浮肿的腿渐渐舒展,僵直的手臂竟能微微抬起。如今,李玉婷时常打电话向刘红汇报母亲近况。
在帕金森专病门诊,每位患者的档案袋除了用药记录,还有《防跌倒生活指南》《营养食谱》《康复训练》等手册。刘红深知,在帕金森病这场长久的拉锯战中,病床旁家属那双紧握的手、那份无声的焦虑与陪伴,本身就是一剂无可替代的良药。“ 我们诊治的不止是病,更是人心。”她常常提醒身边的年轻医生们,目光转向患者身旁的家属,那份专注比话语更有力量,“ 家属的每一点关爱与耐心,都直接关乎治疗的温度。点亮他们的信心,教他们如何搭把手,这和配药写方子一样重要!”多年来,千余名帕金森患者在这里重拾生活勇气,其中1/4来自省外。
走进医生办公室,墙角的“爱心角”静述温情:保温箱里热着错过饭点医生的餐食,置物架上放着贴心准备的应急所需物资,甚至备有针线包和充电器。“医护的心暖了,传递给患者的温度才不会衰减。”刘红说。

这种“家”的温度正在向太行山深处蔓延。科室与多家基层医院建立医联体,每月定期进行下乡义诊;积极探索“帕而不怕”暖心诊疗模式,推进“帕病”患者视频诊疗,为患者提供“足不出户把病看”的服务;牵头成立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专病门诊,为患者提供从诊断到康复“一站式”全周期服务。
神经内科走廊的荣誉墙上熠熠生辉:“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家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而在刘红办公室抽屉里,珍藏的是另一类“勋章”:患者手绘的感恩卡。那一笔一划间的温度,无声地交织成医学长路上最珍贵的坐标,在时间的长卷上,刻下仁心守护生命的年轮。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张岩
相关文章
- 2025-07-13 15:50:00 长治这位科主任,患者都说“神”!
- 2025-07-09 08:10:00 男子驾车碾压同学致死案开庭 受害者家属:他自称出现幻听 被鉴定为酒精精神障碍
- 2025-07-06 16:05:00 百年协和惠漳州 | 北京协和医院与漳州市医院开展联合义诊活动
- 2025-07-05 00:39:00 上海独居女子沉迷这事已花掉200万元,两套房都不够用!邻居苦不堪言,她却说背后有隐情……
- 2025-07-04 13:45:00 长治黎都农商银行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