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海钓怪鱼“展翅”惊呆围观群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3 17:42:00一条“怪鱼”咬着鱼钩不停扭动身躯,突然身侧“翅膀”向两侧炸开,惊呆围观群众……近日,在抖音平台上,一段拍摄于东港海边的视频引发大连网友热议。画面中,一条腹部为银白色、背部蓝绿色的鱼类,看似普通却有着一对“飞翼”。这是什么鱼,为什么会有“翅膀”?大连自然博物馆专家李宏龙表示,这是燕鳐鱼,俗称飞鱼。其发达的翼状胸鳍不仅是标志特征,更赋予它跃出水面、短距滑翔的特征。
视频 市民钓上带翅膀的怪鱼
7月8日,一条“海钓钓到带翅膀飞鱼”的短视频在抖音平台引发大连人的关注。画面中,一名男子手持鱼线,鱼钩上悬挂着一条不断扭动的鱼。这条鱼腹部是银白色,背部为蓝绿色。挣扎中,鱼身两侧细长的鳍突然向外展开,形似两片宽大“翅膀”。发布者配文称:“钓鱼竟钓到新物种。”
这条“怪鱼”展翅的场景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说,“这是飞鱼,大连海域比较罕见,南方更常见一些。”一位IP属地为黑龙江的网友则惊叹:“这么大的飞鱼,说明大连生态环境好,物种丰富。”
7月10日,记者联系到视频拍摄者陈先生,他是一名户外钓鱼爱好者。陈先生回忆称,7月7日傍晚6点钟左右,他在中山区东港海边垂钓时,钓获此鱼。“看着很奇特,从没钓过这种带翅膀的鱼,双鳍如翼般开合。”陈先生说,“怪鱼”引来市民围观,现场有人猜测是鲅鱼,也有人难以辨识。此时,一名学生模样的少年喊道:“这是飞鱼!”
陈先生经网络查询比对,确认该鱼形态特征与“飞鱼”高度相似。出于对物种的好奇与保护意识,他拍摄影像资料后,随即将鱼放归大海。
梳理 近年来大连钓友屡次捕获“飞鱼”
记者梳理发现,海钓钓到飞鱼在大连海边时有发生。2024年6月有外地媒体转载短视频,记录一名男子在小平岛海边钓获飞鱼的事件。视频中,一名身着校服的男子,手握鱼竿,向镜头展示钓到的“飞鱼”。口中发出连声惊叹:“第一次见到飞鱼。”
此外,记者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以“大连海钓飞鱼”为关键词检索,发现近两年多次出现相关记录。小红书平台上,有网友于数天前发布笔记称:“海钓竟收获一条两只翅膀不停扇动的鱼。”该博主写道,钓鱼地点位于东港,现场很多围观的市民都表示首次目睹活体飞鱼。记者注意到,在该图文下方留言区,有网友表示,“前两天在高新区大连国际雕塑公园也钓到了飞鱼。”2024年8月,另一网友晒出东港钓获的飞鱼照片并配文称,“飞鱼外形非常漂亮。”
■专家解析
燕鳐鱼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飞行而是一种短距离滑翔行为
这是什么鱼,为什么会有翅膀?记者采访了大连自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宏龙。他表示,根据市民提供的视频和图片显示,这是一条燕鳐鱼,也称文鳐鱼,俗称“飞鱼”。“这种鱼不仅善游,更能跃出水面进行短距离滑翔,所以被称为‘飞鱼’。”李宏龙解释道。
燕鳐鱼真的会飞吗?李宏龙说,燕鳐鱼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飞行,而是一种短距离的滑翔行为。当海洋中悠然自得的燕鳐鱼感受到威胁时,它们会借助胸鳍和尾鳍的力量,使身体迅速前进,产生强大冲力,“弹射”出水面,让身体置空滑翔。如果需要,燕鳐鱼可以在完成一次滑翔后,尾部再次发力拍水,进行多次滑翔。燕鳐鱼一般可飞离水面1-2米的高度,可滑行数十米至百米以上,最长飞行时间可达40秒。其发达的深叉形尾鳍和翼状胸鳍不仅是标志性外表特征,更是赋予它们能成功跃出水面、短距离滑翔的重要保障。所以,常有渔民会见到燕鳐鱼群集体跃出水面滑翔,在海面上形成一片翻飞起伏的“飞行鱼浪”之景,场面十分壮观。
记者了解到,燕鳐鱼是典型的群居性洄游鱼类,会结成规模不等的群体进行活动。这一群居习性也是一种防御行为,当面对金枪鱼、鲨鱼、海豚等凶猛掠食者,可以通过“鱼多势众”迷惑天敌,降低个体被捕食的概率。此外,燕鳐鱼还具有强烈的趋光性。这也是很多夜间作业的渔船利用集鱼灯时,常会出现鱼群随着光亮纷纷“飞”向渔船甲板的场面发生。
李宏龙说,燕鳐鱼在大连近岸海域较为少见,但在渤海和黄海海域均有分布记录。最大的燕鳐鱼能长到五十厘米左右,但大部分的燕鳐鱼平均只有成人的巴掌大小。在黄海北部,每年的5月-7月是燕鳐鱼的产卵期。李宏龙说,近海丰富的食物资源是吸引它们的重要因素之一。燕鳐鱼主要以桡足类、端足类等小型浮游动物为食,而海洋上层水域浮游生物繁盛,燕鳐鱼可能是为了觅食来到近海岸边,才被市民观测到。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刘宣州禾
相关文章
- 2025-07-13 17:42:00 海钓怪鱼“展翅”惊呆围观群众
- 2025-07-10 08:40:00 广州一小男孩河边溺水
- 2025-07-09 16:06:00 上海超市298元卖6颗有故事的荔枝
- 2025-07-06 17:41:00 美记者爆料:美国未能击中伊朗高浓缩铀储备
- 2025-07-04 09:37:00 党报记者八闽行·蹲点日记|好生态,能换钱!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