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21评论丨“外卖大战”:能持续共赢的才是胜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06:13:00从“卷不动”到“杀疯了”,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曾被认为行业格局已定的电商和外卖行业,突然间打破了增长天花板。
7月7日,淘宝闪购、饿了么联合宣布,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超2亿。两天前的7月5日,美团单日零售订单达到1.2亿单,突破历史纪录。
最初挑起这场“外卖大战”的京东虽然近期没有公布数据,但从总量来看,2025年5月三家平台入局后,即时零售单量达到1.7亿,较之前整体的8300万增长了105%。有机构预测,随着品类从茶饮走向商品、客单价提升以及消费者心智的养成,至2026年6月,单淘宝闪购一家的日峰值单量就可能达1.3亿单,年GMV预计1.33万亿元。一言以蔽之,这或许不完全是存量的内卷,而是切切实实带来了整体行业的增量。
实际上,中国即时零售探索,10年前就已经开始,但对于即时零售到底是不是真需求、能不能做得到,业界一直莫衷一是。随着城市密度的提升、冷链技术对广谱品类的破圈、县域物流的发达,叠加年轻消费者对极致效率的要求、家庭的小型化,当时间来到2025年,即时零售已经不是一个“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一个“好不好”的问题。外卖和电商的边界、近场与远场的区隔、线上与线下的分野,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即时零售不是外卖的升级版,而是整个电商业态的新阶段,是传统零售的又一次整体提升。
“外卖大战”远不止拼补贴,背后是一整套商业综合能力的竞争。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注意力经济大比武,不是简单的“红包+流量”竞技,它本质上是一场“基于位置服务”(LBS)的商业革新,电商企业“腿上沾泥”,深入曾经“消失的附近”,回到近场、回归社区,洞察供需两侧,打通线下线上。
即时零售好不好,一时的流量说了不算,退潮后的补贴说了也不算,唯有那些能持续以极致匹配效率、优质供给、合理价格、完善履约,来为生态内包括商家、骑手、消费者各方实现可持续共赢的,才是终局赢家。消费者会自愿投票,商家会自主选择,平台自知进退,这场效率革命,终究会如电商当年一样,春风化雨般融入寻常百姓家。
放宽视野,外卖大战的“溢出效应”,其实还远超平台自身得失。当“即时满足”不断突破想象边界,消费者被抑制的需求将加速释放,从生鲜、药品到电子产品,消费的频次与广度得以拓展,为满足“分钟级响应”的严苛要求,上游制造被迫向更柔性、更精准的供给模式,平台企业被迫进行算法层面的反复优化创新,需求牵引供给结构性蜕变,进而成为撬动消费复苏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支点。
更重要的是,当前即时零售的载体虽还是餐饮、实物商品,但整个即时零售行业的“服务”味道浓烈,无论是交易撮合、骑手履约,还是从商品到家走向服务到家,都将为我国“扩大服务消费”战略落地提供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
从国际竞争的高度看,电商板块是多家中国科技平台企业的核心收入来源,为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内的长期战略投入提供关键的资金保障。对科技平台企业而言,电商发展得好,科创后劲才更足。推动电商领域的模式创新与效率提升,当前着眼的是市场格局的演变和竞争,下一阶段的意义在于为“AI+云”等需要长期孵化和巨额投入的关键技术领域竞争,争取到宝贵的成长时间和战略缓冲空间。
中国消费互联网30年,从PC到移动互联,从网页、邮箱到平台模式、线上线下融合,电商也从货架走向社交、内容、直播,直到今天即时零售兴起,创新从未止步。如今,无论是回看阿里、美团、京东这样的大平台,还是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后起之秀,他们今天快速进化的动力来源,根子都在“上个时代”:通义千问的AI能力,源于15年前电商双11交易洪峰倒逼云服务创新,DeepSeek靠量化投资起家,群核科技始于室内装修软件工具设计。趋势难料,只要市场主体守法经营,政策不宜过早替市场选择方向。
在全球政治经济面临多重不确定性的当下,增长的总量或许微不足道,却也是中国经济寻求新动能的真实脉动。电商零售市场的活跃,证明消费互联网创新永无止境,电商格局远非终局。面对商业创新和技术创新交织融合所带来的充满想象力的未来,不妨以更包容的态度去拥抱和见证。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 2025-07-09 10:20:00 12年扎根海南湘菜食材供应,他见证湘味在海南生根开花
- 2025-07-09 06:13:00 21评论丨“外卖大战”:能持续共赢的才是胜者
- 2025-07-05 11:11:00 有消息称美方恢复向中国商飞供应喷气发动机,外交部回应
- 2025-07-03 00:15:00 我国自主创建!全球科技文献数据新平台上线
- 2025-06-27 11:51:00 印媒自我打气:印度必须小心,不能再让巴基斯坦获得更多的胜利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