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评丨从胖东来招聘看刑释人员何以回归社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0 10:43:00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孔一

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胖东来公司招聘刑满释放人员的消息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公司负责人于东来发布消息:新乡第三家胖东来开始进入招工阶段,估计名额1000人左右,其中20个岗位给有犯罪前科的人员。
对胖东来招聘刑释人员网民观点有分歧。赞赏者认为胖东来有仁爱心、有社会担当;质疑者认为胖东来以关心边缘群体之名给企业做广告,实际上是一种道德包装的商业策略,甚至有人揣测胖东来是为了拿政府补贴。也有人担心刑释人员在商超工作会威胁顾客安全。
在我看来,胖东来此举难能可贵且审慎专业——对刑释人员有深入的了解、对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困难有深刻的认识、对公开招聘的风险有理性的评估、对风险控制有切实可行的办法。这从胖东来商贸集团官网发布的两则消息可窥一斑:8月10日,其官网称:此次招聘刑释人员,是基于人性的善良和美好,希望各个群体的人都能够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倡导社会对刑释人员不歧视,让他们能够被社会善良宽容地接纳;被标签化和边缘化会让他们陷入无法正常就业和正常生活的痛苦和自卑中……8月14日,其官网又发布了《胖东来对刑释人员的面试题》(这也是对刑释群体真诚分享进入社会的幸福生活方式方法的智慧)。面试题包括对违反法律的反思总结、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价值、对未来的规划三部分。题目设计相当专业。
如果质疑者真正了解胖东来的基本观点和系列做法,就会知道自己的看法根本站不住脚。若招聘刑释人员真是“稳赚不赔的形象工程”,为何其他企业少有跟进?进一步说,企业行善是否必须“纯粹利他”?事实上,“利己利人”的善行往往更具可持续性。至于安全忧虑,则更显过度——如果因极少数再犯案例便剥夺整个群体的就业权,那刑释人员是否也不应从事外卖、快递、网约车等行业?甚至不该居住在小区、出现在路上?这样看来,刑释人员只有去孤岛沙漠、深山老林或重返监狱了——这显然极其荒谬。
刑释人员规模较大,回归社会问题不容忽视。根据公开发布的相关数据:我国每年约有30万刑释人员,平均年龄为40岁,全国约有900万刑释人员。对这一千万数量级群体的社会融入问题必须正视。只要我们着眼于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无论是出于人道主义立场还是基于功利主义考虑,都应该更加宽容地看待刑释人员、更加理性地对待刑释人员、更加有力地促进刑释人员回归社会。为此,我们应当在了解以下事实的基础上形成基本共识:
其一,重新犯罪的刑释人员只是少数,多数守法者不应为少数再犯者买单。有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刑释人员出狱后5年内重新犯罪率为10.32%。也就是说,十有八九的刑释人员经过监狱服刑改造出狱后已经变成了守法公民。这一数据也否定了“一日为贼,终生为贼”的成见。
其二,刑释人员差异极大,不应对他们进行刻板画像。刑释人员中既有曾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的重刑犯,也有不少无主观恶性的过失犯、犯罪后果轻微的激情犯。因此,对所有刑释人员不加区分地一概排斥,显然既不科学也不合理。
其三,失业是重新犯罪的首因。失业意味着一个人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取维持基本生计的经济收入,也意味着一个人难以融入更大的社会团体、难以获得群体支持从而增强个人风险抵御能力。如果因为刑释人员的社会身份而丧失就业机会或丢掉已有工作,则会挫伤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积极性,甚至激发其社会敌意。
其四,鼓励企业吸纳刑释人员就业,各类单位均应有所作为。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但就企业本身而言,雇佣刑释人员与雇佣正常人员相比,确实意味着需要承担一定风险,并且付出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额外成本,因而国家应通过提高企业评级、税收减免、员工培训补贴、低息银行贷款等优惠政策激励企业雇佣刑释人员。
胖东来此次招聘,不仅是一家企业的独立行为,更是一次具有可复制性的社会实践,其示范效应已经显现。它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更加健康、美好的社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也为更加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作者为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法学博士)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2025-08-20 10:43:00 潮评丨从胖东来招聘看刑释人员何以回归社会
- 2025-08-18 18:38:00 减重40斤,2万元到手!这个“减肥奖”你心动吗?
- 2025-08-12 11:24:00 八旬老人街头迷路 交警暖心“刷脸”助其回家
- 2025-08-11 12:43:00 【暖城纪事】环卫设计师
- 2025-08-11 09:26:00 安溪:量质倍增 茶乡突围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