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河声丨要防止微信群异化为全天候“任务发射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2 15:44:00中央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各地大力清理整合各类微信工作群,基层干部“一人十群”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有些地区和部门群的数量虽有所减少,但群内“任务轰炸”密度并未同步降低,甚至更为集中。“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已然换上新的马甲,继续困扰着基层干部。
微信群作为现代社交的必备工具。建立本意是在各地区、各部门之间搭建一座便捷快速的沟通交流桥梁,提升工作效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区和部门却把微信群异化为全天候、无休止的“任务派发器”“指令中转站”。有的群内“@所有人”轮番登场,“收到请回复”声声催促;有的任务部署不分昼夜,打卡、接龙、晒图“花样”不断;更有甚者,把群内“响应速度”和“刷屏频度”当成是衡量干部执行力的重要标尺,把回复慢了视为落实慢了。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微信群建立的初衷,更让基层干部深陷“指尖泥潭”,疲于应付,难以专注于实际工作。
“便捷的方式”沦为“指尖的包袱”。究其根源,还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一些地区和部门误将“群内热络”等同于“工作落实”,将“回复成片”等同于“问题解决”,以“指尖痕迹”代替“一线实绩”,既加大了基层身心负担,更违背了重实干、求实效的工作要求。当紧急指令与琐碎要求在同一平台混杂叠加,“特急”“加急”标签只会迅速贬值失效。在海量信息泡沫中,真正关乎发展大局、民生急难的核心任务反而会被淹没。
善救弊者治其源。深化“微信群”治理,减轻基层“指尖上的负担”,必须标本兼治、精准发力。要坚决落实中央关于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相关要求,将群组管理使用情况纳入基层减负监测体系,严格执行建群审批备案制度,刚性规范群组功能边界,明确工作群辅助性沟通定位。对因工作需要必须建立的群,要完善群内信息发布规范,严禁随意下达指令、索要材料、强制打卡,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同时,要推行“回复时效分级管理”,对事务性告知与紧急性指令进行明确区分,为基层设置必要的“信息静默期”,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线下“实干”,而非线上“响应”。
考核是“指挥棒”“风向标”。要鲜明实干实绩导向,校准考核标尺,用好“四下基层”“四不两直”等工作方法,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察实情、看成效,推动考核评价重心从“群内回复”向“一线实效”转变。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力戒“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切实提升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要强化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尊重基层工作规律,少一些“指尖指挥”,多一些“实地支持”,为基层干部心无旁骛干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防止“微信群”异化为全天候“任务发射器”,是一场考验定力与韧性的持久战。各地区各部门要紧盯“指尖负担”新动向,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坚决斩断利用新技术传导形式主义的链条。唯有如此,才能把基层干部真正从“指尖焦虑”中解脱出来,让技术便利真正回归服务本源。(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罗惠敏)
来源:河声
相关文章
- 2025-08-22 15:44:00 河声丨要防止微信群异化为全天候“任务发射器”
- 2025-08-15 15:34:00 文汇时评 | 给“飞刀”一个名分,让医术价值在阳光下兑现
- 2025-08-11 12:43:00 【暖城纪事】环卫设计师
- 2025-08-11 08:59:00 福建一企业员工外派半月后轻生:家属质疑工作压力大,企业否认
- 2025-08-08 19:00:00 考研村里静悄悄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