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鸥网络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春风又绿神州地 美丽中国入画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22:25:00    

春回大地,万物竞发。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第13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带头植绿护绿,履行与春天的“绿色约定”。一锹锹土,种下的既是树苗,也是生态文明的希望;一桶桶水,浇灌的既是土壤,也是美丽中国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活动现场强调,“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再次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一棵树的生长史,半部中国生态变迁录。从塞罕坝林场的松涛阵阵,到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的郁郁葱葱;从毛乌素沙地的绿色逆袭,到长江岸线的生态蝶变;从黄土高原的沟壑间苹果林绵延成海,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胡杨林重新挺起金色脊梁。这样的蜕变在神州大地处处可见,每天都在谱写着绿色生长的故事。塞罕坝的绿色传奇尤其令人动容,三代务林人将“黄沙遮天日”的荒原化作百万亩林海,如今每年释放的氧气可供200万人呼吸,创造的生态价值超过120亿元,书写了从荒漠到绿洲的生态奇迹。如今,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超过25%,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年碳汇量达到12亿吨以上,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落地生根,更是一场关乎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战略地位,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绿色发展体制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发展道路,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过去十年间,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深入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构建,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全面建立,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显著缩减……放眼神州,美丽中国绿色底色更足,人民群众更加直接、真切地感受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带来的幸福感。

生态文明建设的壮阔画卷中,每个中国人都是执笔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义务植树是全民行动,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现如今,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正转化为现实实践。从义务植树年均5亿人次的浩荡队伍,到累计780亿株新绿筑起的生态长城;从“蚂蚁森林”5.5亿用户指尖跃出的3.26亿棵数字树苗,到云端植绿打破的时空藩篱,14亿中国人正以线上线下交融的崭新范式,用点滴行动汇聚成植绿护绿的磅礴力量。这种全民热情的背后,同样是技术创新的持续赋能,北京推行“树木身份证”实现古树精准管护,武汉创建“互联网+义务植树”平台打破时空限制,浙江安吉建立竹林碳汇交易机制让毛竹变成“绿色股票”,当制度设计与技术创新同频共振,绿色行动便有了生生不息的澎湃动能,让生态文明建设的根系在神州大地愈扎愈深。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两千多年前的《礼记》早已道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今春,当我们在春风中种下一棵树苗,不仅是为生态建设贡献力量,更是在寄托一份关于未来的美好期望——当14亿双手共同托起绿色梦想,美丽中国的画卷必将愈加绚烂多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宋阳(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

责编:袁莉莉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