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患者 >
-
吃了近一年药,血糖仍飙升!上海一阿姨懊丧:年纪大了脸都变形了
“妈,你这脸怎么越来越不像我了?”女儿翻着手机相册突然发问。郝阿姨心里咯噔一下——这几年鼻头越来越大、下巴凸起,手指粗得戴不上戒指,心里很懊丧:“年纪大了,脸都变形了。”更糟的是,近一年来,明明按时吃降糖药,血糖却像脱缰野马,空腹值直飙九点多,气得真想扔掉那药瓶子。可是,无论郝阿姨还是朝夕相处的家人
2025-03-19 17:27:00 -
江苏南京:跨省看病如“串门” 专家号“圈”内共享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周容璇 王健通讯员 陈颖“十年前接诊一名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时,我们只能递给他写着南京大医院科室信息的纸条,患者去南京能不能挂到号顺利就诊都未可知。”安徽省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骨与关节康复科副主任医师王方富感慨地说,“如今通过南京12320都市圈预约挂号平台,我能为
2025-03-31 13:35:00 -
父子接连中风,医师提醒:年轻人也要警惕中风
都说“一人中风,全家发疯”,如果一家出现两个中风(卒中)患者,那将是怎样一种绝望?湖南吉首的林文彬(化名)一家刚刚就经历了这样一场浩劫:继父亲数年前中风后,37岁的林文彬也突发脑出血导致偏瘫,全家一度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好在经过两个月的康复治疗,如今林文彬得以恢复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重返家庭。他的事例
2025-03-04 17:31:00 -
医生发现:每天散步的血栓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会有4大改善
在医院摸爬滚打的这些年,我目睹了太多因血栓引发的危急状况。那些被紧急送来抢救的患者,有的来时眼神中还带着对生的渴望,可因错过最佳抢救时机,生命的火苗就那样无奈地熄灭,实在令人痛心疾首。还有些患者,在长期服药、小心翼翼静养后,仿佛惊弓之鸟,哪怕稍微动一下,都生怕引发可怕的后果,整日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
2025-04-14 08:26:00 -
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医生指出一个时间点(附穿衣指南)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春季气温回暖,但早晚仍比较冷,昼夜温差明显,多地还可能遭遇“倒春寒”,容易让血管吃不消,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医学研究指出,春季,尤其是3~5月,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高发期。为什么建议你“春捂”低温环境下,人体会通过收缩外周血管来减
2025-03-12 20:02:00 -
国家疾控局提示:土拨鼠也能传播鼠疫
国家疾控局近日发布健康科普,强调鼠疫不仅通过老鼠传播,自然界的其他鼠类、旱獭等很多啮齿类动物都有可能传播鼠疫。土拨鼠学名旱獭,是一种大型啮齿类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地区。网络上时有部分游客在高原和草原游玩时,晒出投喂“网红土拨鼠”的照片,却对这种行为潜藏的危险不自知。土拨鼠是鼠疫耶尔森菌的自
2025-03-01 07:26:00 -
游客突发疝气嵌顿面临肠坏死,武汉医生紧急手术助她当天下床
极目新闻记者 王晨曦通讯员 张素华 陈舒安徽一游客在武汉旅游时突发腹痛,被紧急送往武汉市第三医院,最终被诊断为嵌顿疝,面临肠坏死风险。从入院到手术完成,该院多学科专家用4小时完成全流程救治。3月28日,患者恢复状态良好,顺利出院并点赞武汉医疗速度。林女士出院前点赞武汉医生3月22日23时许,在黄鹤楼
2025-03-29 10:54:00 -
发现1例!毒性是砒霜的68倍
最近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大家身边有不少人都中招“甲流”了无论是刚感染还是刚痊愈都要格外注意!流感还能引起肺“发霉”?前段时间,今年52岁的朱先生因“胸闷气促7天”到医院就诊,诊断为甲流。可经过一番治疗后,病情却不见好转,反而进一步加重,患者被紧急转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嘉定院区急诊就诊。入
2025-03-09 12:06:00 -
小小“青团”竟能把人送进医院?这些人群食用需注意
今天(4月4日)是清明节,祭祖、踏青、品寒食是清明传统民俗。作为清明节的代表食物,青团成为不少人近期餐桌上的“顶流”。芒果味、抹茶味、蜂蜜燕麦、鲜花牛奶……五花八门的青团让人食欲大开然而,近日杭州的沈女士(化名)却因吃青团把自己吃进了医院“狂炫”各种口味青团女子确诊急性胰腺炎清明节前,杭州萧山的沈女
2025-04-04 09:54:00 -
用健康的方式追求健康 广西“体重管理”门诊引民众奔赴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宁3月19日电 (王以照 舒楠)3月19日,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体重一体化管理门诊”正式开诊。现场设置“减重门诊打卡点”“减重知识科普区”,吸引众多市民参与体验。在“减重门诊打卡点”,一组别具一格的“体重挑战门”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到“体重一体化管理门诊”寻求减重帮助的患者络
2025-03-19 23:04:00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