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农”出发!沁源冬菇与草莓产业齐头并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9 10:23:00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沁源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韩洪乡的冬菇与沁河镇、景凤镇、法中乡的草莓产业齐头并进,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力,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

寒冬尚未退去,韩洪乡定湖村食用菌菌棒大棚内却满是繁忙的丰收景象。韩洪乡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项目自落地后迅速崛起,在定湖村和程璧村搭建起超200亩的食用菌产业大棚,已然成为韩洪乡的特色产业招牌。其中,四季棚的创新应用打破了传统食用菌生产的时间枷锁,实现了“冬闲无收”到“四季生金”的华丽转变。
走进大棚,阵阵菌香扑鼻,各类香菇长势喜人。这里的香菇依据品相分为优质花菇、优质白菇和混装菇,均以无畸形、无开伞的特点,深受市场青睐,采摘后便被运往各地菜市场。韩洪乡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产权独立、收益归村”的发展模式,整合各方资源,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实现了政府、企业、集体、群众的互利共赢。

与此同时,沁源县的草莓产业也在蓬勃发展。沁源县紧紧围绕“特”“优”战略,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精心打造草莓全产业链。沁河镇有义村的好乐草莓基地规模宏大,占地146亩,38个大棚整齐排列。这里主要种植冬春草莓,采用益生菌有机肥栽培,产出的草莓绿色健康、口感鲜美。
好乐草莓种植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行业佼佼者,不仅是山西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还拥有多个荣誉称号。该公司与山西高地草莓育苗有限公司紧密合作,构建起从育苗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据悉基地每年草莓产量达200多吨,销售期长达8个月,1—3月更是销售旺季。
景凤镇和法中乡积极响应,融入草莓产业发展浪潮。景凤镇红源草莓育苗基地,29个日光温室大棚和1座连栋育苗大棚,通过“抱团飞地 + 委托管理”模式,搭建起完善的种苗育苗体系。村党支部书记裴文辉介绍:“大棚年收益约20万,村民靠务工,固定日薪加计件工资,人均年收入3万左右,还解决了30人左右的就业问题。”
法中乡作为草莓育苗特色专业镇,与高地草莓育苗公司合作,构建“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法中村、董家村、支角村的3个育苗基地,占地300余亩,7栋连栋大棚、120多座钢架大棚,承担着生产苗培育的重任。法中村党支部书记马建民说:“这两年,草莓育苗让村民和村集体都富了起来。村里用工50多人,人均年收入15000—16000元,村集体年收入也有20多万。”
从有义基地实验室培育出的草莓苗,到景凤镇红源基地组培复壮,再到法中乡育苗基地扩繁,最后回到有义基地种植销售,一条标准化产业链就此形成。
如今,冬菇和草莓产业已成为沁源县特色农业的两张名片,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让农民走上了致富路。未来,沁源县将继续深挖特色产业潜力,推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书写更加绚丽的乡村发展新篇章。(崔云)
编辑:邢璐霞
相关文章
- 2025-05-02 14:54:00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与吉军开展联合军事训练
- 2025-05-02 12:05:00 “五一”假期让篮球赛事流量变“留量”,韶关南雄市“村BA”篮球赛开赛
- 2025-05-02 10:05:00 “沙窝”变“金窝” 我国第八大沙漠近2万亩肉苁蓉进入收获期
- 2025-05-01 21:05:00 “甜”蜜升级背后的服务“橙”诺
- 2025-05-01 19:19:00 雄安新区:打造增材制造产业新高地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