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壹快评丨地方国补资金赶不上消费热情,发债要加快进度增加额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9 19:17:00近期,一些消费者反映当地国家补贴无法领取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恰逢“618”大促期间,消费者担心,今年国补已经结束,后续不能再享受相关优惠。
笔者了解到,今年中央财政明确国补资金额度为3000亿元(不含地方部分),其中1620亿元已下达至各省市,剩余1380亿元尚未下达,由此看来今年国补并未结束,大多数省份国补优惠活动也在正常运行。
一些地方官员告诉笔者,有些地方无法领取国家补贴,一部分原因是少数省份对一些品类消费品暂停了国补,属于正常的政策调整;还有一些省份由于消费者购物热情高涨,申报国补额度超过了当地政府获得的现有额度,因此暂停国补,等待上级下达新一批国补额度。
为了提振消费,国务院去年下半年拿出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直接补贴消费者来推动家电、汽车等以旧换新,消费者称之为国补。由于政策效果不错,今年国补资金额度提升至3000亿元,补贴范围也扩大至手机等产品。
今年1月和4月,两批共1620亿元用于国补的特别国债资金已经下达到地方。为了用好这笔资金,地方早早启动今年国补活动,叠加商家促销活动,消费者热情高涨,致使一些省份国补资金额度申报进度很快,甚至超过了当地获得的国补资金额度,客观上导致国补额度暂停或限流。
4月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基于国补资金基本来自于中央财政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笔者建议,可加快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进度,并及时下达地方,尤其是向国补资金短缺、使用管理效果明显的地区倾斜,以弥补地方国补资金缺口,稳定市场预期。
部分省份也可以统筹国补资金额度,适当回收一些国补资金闲置地区的额度,将其分配至国补资金使用较快、管理较好的地区。在不同品类国补资金额度中,也可以优化额度分配,将更多额度分配至消费者需求最大的品类。
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额度方面,中央财政拿出3000亿元,地方整体配套拿出300亿元。相关部门可以视后续国补资金使用情况、市场需求、经济形势、资金安全管理现状等,提前储备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国补资金额度,以促消费稳经济。地方在兜牢“三保”底线、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也可考虑适当增加地方用于消费品补贴额度。
(作者系第一财经记者)
相关文章
- 2025-07-28 15:06:00 黄金、石油之后美元选定新“锚定物”,新“货币战争”来了?
- 2025-07-25 15:28:00 江苏泰州:支持使用“房票”作为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
- 2025-07-25 09:52:00 福州今起发放千万元电商月消费券
- 2025-07-25 06:21:00 海右观丨山东经济半年报里的“质”与“势”
- 2025-07-24 11:12:00 双黑马领跑暑期档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