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鸥网络

首页 >  实时讯息 > 

翻遍8吨垃圾找儿童手表,两位环卫工人不是“无名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19:13:00    

□赵志疆

2个人,4个小时,翻遍8吨垃圾,只为寻找一块儿童手表。这种做法值得吗?

近日,广东游客卢女士一家在太原前往大同的高铁上,不慎遗失一块儿童手表。通过定位发现,该手表仍在大同南站,或已被当作垃圾处理。卢女士拨打市政服务热线后,大同两位环卫工人在高温下寻找4个小时、翻遍8吨垃圾,终于找到了手表。

“这么热的天,谁愿意为陌生人去翻垃圾?大同做到了!”卢女士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这则暖新闻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冷思考:为了一块儿童手表,如此大费周章值得吗?对此,大同市城管局负责人表示:“做啥是值,做啥不值?这是我们该做的事情,不要把它放得太高,也不要把它放得太低。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

的确,手表有价,情义无价,有些事情不应该单纯从价格因素去考虑。从展示城市形象、彰显城市温度的角度,“游客有所呼,地方有所应”是值得去做的。不过,城管局领导口中“我们该做的事情”,最终却只是落在了两位基层环卫工人身上。尽管此事引发舆论热烈讨论,尽管相关各方纷纷抛头露面,外界却始终没有听到两位环卫工人的声音,大家不仅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性别都不知道。不得不说,这个暖新闻着实有点冷。

诚如城管局领导所说,这件事“不要把它放得太高,也不要把它放得太低”。怕只怕,不该放得太高的内容放得太高,不该放得太低的内容放得太低。前者是指事件性质,后者是指那两位环卫工人。当卢女士兴奋地表示“大同做到了”的时候,真正“愿意为陌生人去翻垃圾”的不是大同,而是两个活生生的人。此次事件明明因两位环卫工人无私奉献而始,但他们却成了无人问津的“无名氏”,比“值不值”更值得追问的是,如此做法“该不该”?

实际上,卢女士丢失的只是一块普通的儿童手表。她自己也表示,“第二天我们预约了去云冈石窟景区参观,也不能‘追着垃圾跑’,便有了放弃的想法”,后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拨打了12345市政服务热线求助。没想到,这一试,试出了一场大行动,也试出了一场大风波。

从公共服务的角度看,帮游客排忧解难不存在“值不值”的问题,但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是个不得不考虑的大问题。如果无论游客遗失什么东西,都要兴师动众、掘地三尺去寻找,不仅缺乏科学性与必要性,而且注定会成为无法承受之重。卢女士自己表示“不能追着垃圾跑”,两位环卫工人为什么“追着垃圾翻”?这到底是他们的主动行为,还是因为他们承压之下不得已而为之,目前仍不得而知。公众可以看到的是,这项工作是艰巨的,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是具体的,但个人的付出和努力却被大而化之,成为一种雨露均沾的集体荣誉,这公平吗?

“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这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不过,既然是以“我们”的姿态作出承诺,就应该以集体的形式付诸行动,既不应该将集体承诺强加于个人,更不应该剥夺个人应得的荣誉和奖励。而这,不妨从尊重两位环卫工人的署名权开始。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