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鸥网络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有急事速回微信”,0.14元/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8:18:00    

近日,很多年轻人

从全国多地

赶到杭州一个地点打卡

——拱墅区体育场路356号

这里是

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

他们只为一件事

发电报

-1-

杭州和北京

是目前全国仅剩的两个

提供发报服务的城市

3月23日

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宣布

杭州地区电报服务

将从2025年5月1日起

全面停止

意味着全国将仅剩北京

还在坚守电报业务

这则消息传开后

许多人来到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

“打卡”发报

单日发电报量

飙升至200多份

而收费标准

依然是几十年前的0.14元/字

也有不少网友感叹

没想到电报依然存在

以为早就消失了

90后的小孟姑娘

一大早就拉着朋友

从上海坐高铁来杭州发电报

她说,虽然她从未见过电报

但爷爷和父亲

曾常发电报互通家事

所以想体验父辈年代的通讯方式

她为朋友发送了六封电报

还给自己发了份

“增强无线电本领,保卫祖国安全”

来自广东的何先生夫妇

给自己发了一封祝福语电报

作为新婚纪念

“以白头为约,定金石之盟”

杭州人小李姑娘

给朋友发了两份电报

“有急事速回微信”

她说,尽管如今通讯很便捷

但电报这种沟通方式

“仪式感和纪念感很强”

-2-

任宏是杭州电信

最后一名专职电报员

今年12月,他就要退休了

在报房里,他负责接收

营业厅发来的电报

然后根据电码本

把代码转换成文字,再打印封装

1883年

江省正式开通电报业务

上世纪80年代

当地电报业务迎来黄金期

当时,仅武林营业厅

就有40多名营报员

新闻电报、气象电报、家人升学

……

每天收发电报1000多份

1988年浙江省全年电报业务量

达2012.3万份

“业务量很大,我年轻的时候

最多一分钟能打90个字”

任宏说

有人回忆过去

把电码报给收报人员的样子:

以前的电报房很小

电报员戴着耳机

吼出“洞拐洞拐洞洞拐”之类的数字

声大如牛,脸涨得通红

电码里,一个汉字对应4个数字

所有汉字都可以用数字组成

发报时对数字的读音有要求,比如:0—dong洞、1—yao幺、2—liang两、3—san三、4—si四、5—wu五、6—liu六、7—guai拐、8—ba八、9—gou勾。


例如:许仙的“许”,拆分成6079,发报读音“六洞拐勾”。

过去

发一封电报字字如金

抵得上一周伙食费

从“母病速归”到“生日快乐”

每个字都承载着

遥遥相望的情感

-3-

电报是一种

用编码代替数字和文字

再将其以电信号发送出去的

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

于1837年被发明

在没有互联网和电话的时代

电报最快捷地缩短了

世界的距离

这一延续近200年的通信方式

已步入尾声

网友不禁感慨

一个时代即将落幕

5月1日过后

如果你还想发电报

就到北京联通西单营业厅吧

这里有着

北京唯一一个电报业务窗口

填写好日期、时间、收发报地址

和报文等信息后

工作人员会用微信传送给

电报大楼里的师傅

师傅传送给收报地的师傅

再寄送给收报人……

20世纪90年代的电报大楼。北京日报记者 翟伟 摄

如果再给你一次发报机会

你想发给谁、想说什么话?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