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打造入境游首站城市②|用好四张牌,构建对国际游客的核心吸引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7 22:15:00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韩毅
“嘟、嘟、嘟……”3月8日,在朝天门码头,伴随嘹亮的汽笛声,全面焕新升级的黄金游轮旗下高端产品——“长江奇迹”号游轮首航。

巫山县大溪乡长江岸边的樱桃花绽放,把长江两岸装扮得格外美丽。通讯员 卢先庆 鲁作炳 摄
动感的船体设计,极具辨识度和科技感;“中古风”装饰风格,低调内敛,洋溢着时光雕琢的故事味道;餐饮预订、岸上观光,每一处细节都有极致服务……这一重新定义高端游轮旅游的大船,不仅为我市入境游拳头产品——三峡游轮游再添新载体,也在国际旅游市场“圈粉”无数。
打造入境游首站城市,国际营销是基础,而加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优质产品供给,则是根本。
那么,重庆如何增强国际化的旅游产品供给,抢占入境游市场“C位”?连日来,记者进行深度调查。
第一张牌:
提升三峡游的国际“含金量”
欲知江河之壮美,必到长江;欲览长江之俊逸,必游三峡……
作为中国最早向世界推出的旅游名片之一,以及世界上唯一可以乘坐大型游轮游览的内河大峡谷,三峡游无疑是重庆拿得出手的一张国际名片。
“远山如黛,近水微澜;高山仰止、万物

游船行驶在重庆奉节瞿塘峡一带。(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长江三峡,可谓典藏了世界最绝美的山水画廊:现有A级旅游景区156家,其中5A级景区8家,4A级景区64家,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等于一体,巫咸文化、诗词文化、三国文化、考古文化等更是灿烂多姿。
但提及三峡游,我市文旅界人士可谓“情感复杂”:
它经历了“朝辞”的璀璨。天下诗人皆入蜀,行至三峡必有诗。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堪称浪漫主义诗歌的经典范例;杜甫的组诗《夔州歌十绝句》,为后世奠定了山水诗的美学基础……
它经历了“告别”的透支。上世纪90年代,伴随三峡工程的兴建,“告别三峡游”“绝版三峡游”推出,短
它经历了“归来”的艰难。三峡成库后,重庆文旅有识之士喊出了“归来”的口号,但交通掣肘、结构单一、产品雷同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三峡沿线区县文旅行业的发展,让这一世界级资源“困在深闺”。
且挥万管玲珑笔,重绘江流重绘山。
近年来,我市将其作为全市文旅名片,着力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经典深度游产品,建设世界级三峡旅游核心吸引物集群,创新推动“大三峡”旅游一体化发展。数据显示,目前我市有三峡游轮33艘,其中五星级22艘,列全国第一,游客接待量正逐年攀升。三峡游已成为我市入境游的重要支撑。
那么,如何进一步提升三峡游的国际“含金量”呢?

俯瞰白帝城。王传贵 摄/视觉重庆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文旅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看来,提质三峡游,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重点围绕“五个聚焦”,全力推进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实现“纵向深入、横向扩面”:
聚焦推进景区度假区“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充分利用高峡风光、平湖景观、厚重人文,做好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存量提升和增量打造“两篇文章”,培育旅游核心吸引力,打造旅游消费主战场。
聚焦推进全域旅游“创新融合、创造转化”,以需求牵引撬动供给创新,坚持“旅游+”和“+旅游”双向流动,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水利等领域跨界融合。
聚焦推进宣传营销“渠道延伸、方式创新”,整合长江三峡旅游资源,相互补台,共同开辟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创新推广理念、改进推广方式,整体提升长江三峡旅游品牌
聚焦推进线路产品“协同联动、务实合作”,将长江三峡旅游要素资源进行跨区域重新配置、整合与优化,形成规模更大、结构更佳、等级更高的旅游线路产品,将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聚焦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加快形成“快旅漫游”的旅游交通体系,综合提升长江三峡旅游软硬件服务水平。
第二张牌:
持续做靓世界山水都市游
“太不可思议了,重庆就像一座未来之城!”入夜的弹子石老街,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外国人的身影不时闯入眼帘。
“我在TikTok(抖音海外版)上刷到重庆后,利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飞来重庆。”美国游客Amelia称,她先后逛了磁器口、拍了“生吞单轨”、坐了长江索道、吃了麻辣火锅……“重庆给我的体验太棒了,我还要玩两天。”
“重庆从来不缺乏浪漫情怀,‘诗’与‘远方’,比我们想象的更有魅力。”携程集团区域政务总经理张大伟说,大都市就是一个世界级文旅品牌,对全球游客有着浓厚吸引力,尤其在东南亚旅游市场的热度非常高,去年3月以来,泰国、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来渝游客量同比增长约3倍,新加坡游客同比增长超6倍,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游客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0倍以上。

江北区相国寺滨江公园观景台,不少市民游客趁着晴好天气在此错位拍摄“生吞”李子坝单轨列车,现场趣味十足,欢笑声不断。(资料图片)记者 齐岚森 摄
近年来,我市更以超强气魄、超大手笔,通过规划引领、产品培育、业态创新、服务提升、品牌推广等举措,推动山水与人文、现代与市井相融合,发展壮大都市旅游,构建起遗产古迹、魔幻都市、烟火生活、城郊休闲等各具魅力的都市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升级夜景灯饰,提升夜间旅游氛围,培育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等五
“接下来,我市还将大力推动都市旅游的高品质文旅产品供给,迭代升级‘慢生活、深度游’要素体系,串珠成链整合文旅资源,构建彰显国际范、巴蜀韵、重庆味的精品线路,持续做靓世界山水都市文旅名片:加快培育‘文旅+’等新产品新业态,打造一批研学、康养、低空旅游等多元特色新业态,创建一批旅游演艺新空间、沉浸式体验场景等。”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北碚区澄江镇五一村樱花橘乡农业公园里春意盎然,风景如画。记者 李雨恒 摄
此外,我市还将大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壮大多元经营主体,引育一批领军型、骨干型文旅企业,培育一批“小而美”新型文旅服务经营主体;创建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培育一批数字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一批旅游名县(区)。
第三张牌:
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标志性成果
“从黄龙九寨沟的绝美风光,到南川金佛山的雄奇险峻;从丹巴甲居藏寨的民族风情,到彭水
聚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系统推进高质量文旅经济、增强高水平文旅供给、丰富高品质文旅体验、促进高效能文旅治理,着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地、西部地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引领地,形成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标志性成果……这是重庆递给世界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仅在2024年,川渝两地就共建重大文旅项目15个,共同举办川剧节等活动168场次,实现互访游客超1亿人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成功推动开通重庆赴东北旅游列车,持续联动四川开展川渝互惠游,联动湖北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联动山东深化鲁渝文旅协作,推动成渝地区加强与大湾区文旅合作等,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国文旅统一大市场。”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地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一盘棋”推动,聚焦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协同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已成势见效。

游客在重庆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水下参观廊道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接下来,川渝两地还将迭代构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四梁八柱”,协同打造巴蜀高品质文旅景观带,开展成渝双核文化旅游联动发展研究,创新开展宣传营销、品牌共塑、产业互联等工作,强化成渝双核枢纽集散功能,推动线路互通、景区联动,共同开发超大城市互动、巴蜀自然遗产、成渝古道文化等主题风景道。
联合培育巴蜀特色文旅地标,提档升级“
共同建设川渝文旅统一大市场,策划一批“渝进蓉出”“蓉进渝出”精品线路,深化“百万职工游巴蜀”活动,持续开行旅游专列,推进“畅游巴蜀”“旅游一卡通”等措施;探索建立成渝地区营业性演出许可互认制度,加强联合监管执法,共同制定旅游市场负面清单。
千山有径,一脉相连。随着共建共享理念、机制、措施不断深化和落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正向着“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加快迈进。

酉阳县板溪镇,游人在叠石花谷景区游玩。(资料图片)通讯员 邱洪斌 摄
山奔绿浪,雄浑苍茫,水流碧玉,婉转荡漾……多彩风情武陵,不仅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是隐藏于中国腹地的绝美画廊,也是我市递给世界游客的第四张旅游名片。
近年来,我市一体化推进了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奋力创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让巍巍武陵、浩浩乌江尽显山川人文之美。其中,武隆更是围绕“生态优先、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强区富民”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发展,加快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巴山渝水的至臻风景,正时时新、日日新,向全球游客述说着不得不来的N种理由。
相关链接>>>
打造入境游首站城市①|重庆文旅何以全球“圈粉”
相关文章
- 2025-05-04 13:09:00 重庆第1眼 | 文化游“出圈” 展现多维城市人文魅力
- 2025-05-04 08:24:00 坚守诠释责任 奉献书写担当(劳动者之歌)
- 2025-05-03 19:00:00 停业整改!官方连发两次通报!游客称被困海上1小时,冷得发抖
- 2025-05-03 13:11:00 三亚再发情况通报回应“游客骑摩托艇出海遇暴雨”:摩托艇俱乐部未按规范配备足额向导人员,已停业整改!
- 2025-05-03 08:53:00 叮!请查收“五一”假期网络安全指南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