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粮食大事】增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2 06:19:00
我国对美国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加征关税,是应对美国“关税大棒”、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反制措施。来自美国的粮食进口量显著下降,不仅不会动摇国内粮食稳定供应,反而将加速粮食进口多元化,进一步促进粮食自给水平、粮食储备调控能力和粮食节约减损能力提升,不断增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将粮食安全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长期以来,我国粮食存在结构性短缺矛盾,需要进口粮食调剂国内余缺。入世初期,我国大豆、玉米进口超90%依赖美国,单一渠道风险凸显。2003年,美国发动大豆贸易战,导致国内压榨企业部分破产,外资趁机控制国内大豆压榨产业链。此教训倒逼我国构建多元供给体系,于是,巴西成为我国大豆和玉米最大进口来源地,澳大利亚成为小麦最大进口来源国,降低大豆、玉米、小麦等关键品种进口对美国单一渠道依赖风险。2024年,来自美国的高粱、玉米、大豆等粮食进口量占我国粮食消费量的比重很低,基本都是饲料粮,这些品种可替代性较强,国际市场供应充足。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重重困难,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实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豆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油料产量稳步增加,提高了大豆和油料自给率,增强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议价能力。面对挑战,今年我国稳定水稻、小麦生产,因地制宜发展薯类杂粮,持续巩固提升大豆产量,同步提升油料自给能力,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大局稳定夯实基础,为抵御外部风险构筑牢固屏障。
持续提高粮食储备调控能力。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的粮食储备体系,粮食库存充足、结构优化,口粮储备保持较高水平,兼顾玉米、大豆等品种,成品粮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一旦国内市场供应紧张,可以通过释放储备粮和最低收购价粮,满足市场需求。应加强政府储备粮管理,优化储备结构,创新监管模式,强化穿透式监管,定期开展全国政策性粮油库存大检查,确保储备粮储存安全。此外,还应健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全链条监测预警体系,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稳定。
持续提升粮食节约减损能力。深入实施粮食节约行动,有效降低粮食各个环节损失,等同于增加粮食产量,有效降低进口依赖。例如,实施全谷物行动,从过度加工向适度加工转型,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率。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利用米糠、玉米胚芽、小麦胚芽等粮食加工副产物,深耕谷物油产业,提高食用油自给率,减少油脂油料进口。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利用菜籽粕、棉粕、花生粕以及米糠、酒糟等替代豆粕,降低豆粕用量,从而减少大豆进口。
总之,唯有强化底线思维,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在应对外部冲击的同时,锻造内生动力,通过进口多元化、产能挖潜、储备调控、全链减损四重防线,才能不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为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支撑。(作者:刘慧 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文章
- 2025-05-02 13:52:00 中东媒体:关税政策令美国经济“亮起红灯”
- 2025-05-02 13:48:00 “我们这样的小企业能在贸易战中活下来吗?”
- 2025-05-02 07:50:00 美“群聊泄密”当事人华尔兹,被提名常驻联合国代表
- 2025-05-02 06:19:00 【粮食大事】增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 2025-05-01 12:20:00 乌美签署矿产协议!
- 热门文章